Thursday, October 16, 2008

股市不是为聪明人而设

在股市四十年,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些太过聪明的人,往往在股市中赚不到钱。

赚钱最多的,反而是那些看起来并不怎样聪明的人。

原来这个股市,原本就是为不聪明的人而设的。

请听我细说从头。

在数百年前,欧洲就发现他们的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人,一种是懂得做事业,但缺乏资金,这种人叫“企业家”。

另一种人有资金,却不懂得做事业,这种人叫“群众”——“群众”是指老百姓,属於各行各业,他们数以百万计,散居全国,互不相识,手头有一点储蓄,叫“游资”。

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,收集了老百姓的游资,交给企业家去创办企业,赚到的钱,按出资比例分给出资人。

按出资比例分享盈利

这实在是两全其美。

凡是将资金交给企业家的人,叫投“资”者,投资者就叫“股东”,企业家发给每个投资者一纸证书,证明股份的数额,叫“股票”,按股份数额分发利润,有如银行的利息,叫“股息”,买卖股份(票)的市场,叫“股市”。

那些小户之所以要把钱交给企业家去创办企业,是因为他们对有关企业(例如银行、保险、船运……),没有认识,从企业的角度看,他们都不是聪明人。

所以,说股市不是为聪明人,而是为不聪明的平凡人而存在,是有道理的。

自作聪明自讨苦吃

但是,当股市越来越发达时,这个最基本的观念,就离人们越来越远,到最后,人们根本就忘记了股票的宗旨,而且绝大部份的人都根本不再理会股票是什么,他们都全神贯注於股价的起落,股票变成了赌桌上的筹码,而股市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合法赌场。

既然股市不是为聪明的人而设,则在股市中栽筋斗的,都是聪明人。

因为所有聪明的人在这个大赌场中斗智,谁也没法胜过对手,结果是斗来斗去,两败惧伤,真正得利的,反而是那些看起来不大聪明,其实是大智若愚的平凡的投资者。

记住,股市不是为聪明人而设,所以不要自作聪明,企图去胜过股市(beat the market ),那是自讨苦吃。

站稳你目前的岗位,尽本份做好你的工作,然后乘股市低沉时(如目前的股市),买进一些好股,长期持有。

这种生活,比在股市抢进杀出,写意得多了。

打工仔的生天

打工仔的最大期望,是获得年功加俸,其次是年终获得更多花红。

这样的期望,是再正常不过。

为了达成这个期望,他们全力以赴,把全部时间和精力,倾注在工作上,希望他们的工作表现,受到赏识,从而获升级,更高的加薪,更多的花红,从而改善生活。

这样做没有错,实际上身为员工,竭尽所能,为公司服务,也是应尽的本份。

问题是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,单靠薪金收入,要改善生活,提升生活素质,难乎其难。

“提襟见肘”是大部份打工仔的写照。

在七除八扣之后,每个月所能储蓄的款项很有限。

如果这有限的款项,又长期存放在银行,收取低微的利息的话,要打破贫穷的桎梏,简直是难如登天。

要兼职赚取外快吗?多数公司不允许员工这样做,以免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;况且人的精力有限,要做好一份工作已不容易,再找一份兼职,简直是精力透支,精神上和体力上都难以应付,所以,兼职是走不通的。

钱不够用,兼职行不通,是大部份打工仔所面对的困境。

他们就这样无可奈何地生活下去,对人生,有一份无力感。

要突破这个困境,不是不可能,但第一要有守纪律的精神,第二要有为一个终极目标的决心。

改善财务状况

首先,打工仔一定要记住,要改善你的财务状况,要在晚年有生活保障,要让儿女受良好的教育,单靠薪金收入是无法做到的。

除了极少数身居高职者外,総大部份受薪者都难以改善生活,都无法提升生活素质--除非你学习投资,学习投资就是学习如何让别人替你赚钱。

靠自己的精力去赚钱,精力有限,收入也就有限。有限的收入,如何能应付无穷无尽的通胀压力?

这简直是螳臂挡车。

靠别人的力量替我‘赚钱’,潜能无限。

所有富人的钱,都是别人替他赚的,这个别人,就是受薪者,就是你!

请别误会,以为我指受薪者受到剥削。“剥削”已是一个过时的名词,在我们的先辈以卖猪仔的身份漂洋过海的时代,员工受到剥削的情况是存在的,在工商百业兴盛的当代,老板需要员工多过员工需要老板,劳资双方公平交易,劳工受到劳工法令的保护,剥削的问题根本不存在,这也是“工会”有式微趋向的原因。

受薪者没有受到剥削,不等于受薪者能单靠薪金致富。

要致富,需投资。

投资是学习如何靠别人替我们赚钱,如何通过钱赚钱而累积财富。

赚钱的方式很多,做生意是最多人从事的行业。

最好的方法,当然是亲自“下海”,因为你掌握自己的命运。

若无此能耐,退而求其次,是搭顺风车。

搭顺风车是因为你没有能力买车。

例如你要从事银行业,既没有执照,没有资本,没有才干,所以,你没有条件从事银行业。

但你知道,只要经营得好,银行业可赚大钱。

惟一的,而且是现成的途径,就是购买上市银行股票--就是买银行的股份。

你不但可以买本国的,也可以买外国的,如汇丰银行,新加坡发展银行,中国工商银行等优秀银行的股份。

坚持反向投资

只要你坚持反向投资策略,耐心等待,在股价暴跌后买进好的银行股,长期收藏,久久自芬芳。

你不必为你有股份的银行操心,因为有优秀的人才,替你管理,替你赚钱。

你惟一要做的,是做很多的功课,知道什么银行是最好的,在低价时买进,紧握不放。

同样的道理,研究种植股,消费股,工业股,产业股等等,找出最好的上市公司,在股市跌得最惨,在所有的人都悲观时,买进一些,收藏起来,只要有关公司的盈利继续上升,就不卖。

股市每天的波动,是波浪,股市的大趋势,是潮汐,不要理会波浪,只注意潮汐。工作和生活,不要受股价波动的影响。

这样,你的财富会与日俱增。

就这么简单。

认真对待投资,认真做功课。

投机如吸毒,要深恶痛绝!

心动不如行动,现在就开始学习投资!学习,学习,再学习!

Tuesday, October 14, 2008

首相署宣布再降油价明生效

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走低,首相署今午宣布调降汽油价格,即无铅97汽油降15仙,从每公升2令吉45仙降至2令吉30仙;无铅92汽油降10仙,从2令吉30仙降至2令吉20仙。

柴油也降低20仙,从每公升2令吉40仙降至2令吉20仙。

有关新油价将从午夜起(10月15日)生效。

降价让公众更快受益

首相阿都拉在文告中表示,由于国际原油价格近期来剧降,因此政府决定迅速的降低燃油零售价,以便让公众能够更快受益。

政府是在今年8月1日宣布,燃油价格将会根据世界原油价格的浮动而调整,并将会在每个月头宣布。这项新措施从9月1日开始实行。有鉴于此,政府在8月23日和9月24日两次降低油价。



杯水车薪!!

Wednesday, October 8, 2008

志在股息错不了

一般人买股票,志在争取资本增值,对于股息收入,视为可有可无,根本不予以重视,实在是很大的错误。

股票投资的盈利,来自两方面:

第一是资本增值,即股价上升。

第二是股息收入。

增值与股息,好比是人的两条腿,要走得远,走得快,必须两脚一前一后,交替向前跨越,如此走法,千里可至。

若全靠资本增值,等如单脚走路,跳跃向前,难以走远。

故购买没有股息的股票,难以久守。股票投资是购买公司的股份,公司赚钱一年比一年多,股份的价值自然一年比一年高,股东根本不必去担心股价不会上升;然而做生意需要时间,一步一步去完成,不可能一蹴即成。

换句话说,赚钱需要时间,绝无捷径可走,作为公司的股东,你必须耐心地守着你的股份,让公司把生意越做越大,盈利也越滚越大,你的股份才会越来越值钱,你的身家才会水涨船高。故股票投资,惟有能守得久,才能获巨利,若要快速致富,等于揠苗助长,后果适得其反。

买股票既然是参股做生意,作为股东,理应将分享红利,放在第一位,若纯粹以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,是属本末倒置。

最理想的,是公司不但每年分发红利,而股份的价值,又与日俱增,两者不但可以并存,而且是相辅相成,高股息的股票,往往增值得比较快,购买这类股票的投资者,视为定期存款,购买时就作好长期投资的心理准备,这使他们在股价崩溃时也不惊慌抛售,故在熊市中,此类高息股的跌幅往往不如无息股之大,在此次熊市中,许多高息股如英美烟草(BAT)、安利(Amway)、健力士(Guiness)、雀巢(Nestle)、星狮(F&N)等跌幅有限,可为明证,股市中人称此类股票为“抗跌股”,乃股市之中流砥柱。

高股息抗跌两大理由

何以高股息抗跌能力如此之强?理由是:

第一、股东都是稳定的投资者,他们放长线钓大鱼,不重视短期的小利,他们要跟公司一齐成长,他们知道,股市是一个不理智的地方,在熊市中,股价被无知者惊慌抛售,价值被低估,但那是短期的,当股市恢复正常时,股价必然会回升至合理的水平,他不会去担心股价的下跌,因为他知道,百变不离其宗,股价波动不管如何激烈,最终必然回到其真实价值上。

短期来说,价值与价格相差可能很大,长期来说,股价与价值是一致的。

第二、股价跌得越低,股息回酬越高,越值得投资,假设股价在5.00令吉时,周息率(股息回酬巴仙率)为8%(投资1千令吉,每年可得80令吉股息),假如股价跌至2.00令吉0.50令吉的话,周息率高达16%,这么高的周息率,不可能没有人购买。

需知投资基金如公积金局、保险公司、单位信托、资产管理公司等,都拥有庞大的资金,不断的寻找投资机会,他们对高股息的好股,虎视眈眈,股价若暴跌,他们不会错过买进的机会,故这类高息股,即使短期下跌,长期必然回升。

明乎此, 散户就应该知道,目前的熊市,提供了一个以合理价格购买高息股的良机,若犹疑不决,一,两年以后,必然后悔!

可怜的大股东

假如你翻阅上市公司的年报有关股东的资料的话,你会发现,尽管一家公司的股东人数,由1千名(上市条例规定不得少过1千人)至数万名不等,但90% 以上所持之股数都很小,由数股至十数万股不等,绝大部份的股票是操在10%或更少的大股东手中,他们都上榜“30名最大股东”名单内。

上市条例对大股东的定义为持有5%以上股权的人,而在大股东中,真正控制公司的,是拥有控制性股权的股东,他们拥有的股权,由30%、40%至60%、70%不等,但不能超过75%,本文所指的,就是此类大股东。

大股东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,在社会上地位崇高,在公司内呼风唤雨,威风八面,实际的情况也是如此。不过,这不等于他们可以为所欲为,实际上,在很多方面,他们是受到很多条例的约束的。

这些约束,来自两方面:

一方面是来自监管机构,尤其是证券监督委员会,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和公司注册官。

由于一小部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,滥用上市的便利,损害了投资大众的利益,为了保护投资者,证券监管机构不但制定种种条例,以约束大股东的行为,同时还不断的监视股市的操作,以确保股票交易在公平及公开的情况下进行。

小股东勇于维护权益

另一方面,大股东面对的压力,是来自小股东,包括维护小股东权益的组织在内。

现在的小股东,已不如从前那么温驯,随着知识水准的不断提高,他们已更了解自己的权益,也更勇于维护本身的权益。

监管机构和小股东,都对大股东的所作所为,虎视眈眈,大股东在采取任何涉及股东利益的措施之前,就不得不小心翼翼,以免受到两方面的“夹攻”,故大股东的行动,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自由。

从上市公司在年报上都特别提到“投资者公关”(IR)公司越来越多,可以看出上市公司,尤其是大股东,已越来越重视股东及投资界的看法,主动设法改善跟小股东及投资界的关系。

小股东买卖股票谁也管不了,大股东当然也有权脱售股权,却必须及时公布脱售的数目,而投资界对于大股东的售股行动,极为重视,往往以此作为买进或卖出的参考,故大股东脱售(或买进更多),都小心翼翼,不如小股东那么潇洒。

大股东大量售股,常被解释为对公司前途缺乏信心,往往对股价产生负面的影响,金务大(Gamuda)的大股东脱售部份股权,股价应声而跌,至今仍欲振乏力,便是个典型的例子。

大股东的私人公司,如果与上市公司有业务上的来往,都必须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。

上市公司若作重大的投资,也必须得到股东点头,才能进行。若有关投资与大股东有关,需交给小股东去投票决定,大股东不能投票,大股东必须看小股东的脸色行事,这可说是小股东最威水的时刻。为了争取小股东的支持,大股东需雇用顾问,以说服小股东支持有关提案 ——费用当然由上市公司支付。

小股东即使只持有一股,也有权出席常年股东大会,并且有权向大股东询问公司的事务。一些小股东,对公司的业务,一窍不通,所提出的是不关痛痒的小问题,坐在台上的拥有数亿股的大股东,也不得不洗耳恭听,有时小股东故意刁难,或是纠缠不清,大股东也不得不忍气吞声,还要声平气和地回答。我一向同情小股东,认为他们是可怜的,但当我在股东大会上目睹上述情况,心里就不禁要说:“可怜的大股东”。

小股东可以将资金分散至数家公司,但大股东通常是把资金,孤注一掷,投注在他所控制的公司,当公司出问题时,小股东只损失了一小部份,大股东却全军覆没,你说谁最可怜?

一家公司的股数可能多达数亿股,大股东持有一半,往往多达2、3亿股。

导致股价下跌的,多数是惊慌失措的小股东,他们抛售10万、8万股,股价可能已下挫50仙,小股东亏损数万,大股东损失上亿,面对这种情形,大股东也无可奈何,所以,主宰股市的,与其说是大股东,毋宁说是小股东。

大股东真可怜!

优劣股何以各走极端?

假如你细读各报股票行情版的话,你一定会发现,在将近一千家上市公司中,股价的差异很大,由30、40令吉到3、5仙不等。

这种股价各走极端的现象,在70、80年代很少见到。那时即使公司亏蚀,股价也能站在 30、50仙,因为那时盛行“后门上市”,即使公司的资产已亏光,但单单上市地位,仍有人愿意出价2000到3000万令吉加以收购控制,然后高价将私人的产业注入公司,以达到“借壳”上市的目的。所以,那个时候,股价跌至3、5仙仍无人问津的情况,很少出现。

到了80年代末期,当局发现,一些别有居心的企业界败类,藉着“后门上市”,将一些没有价值,或是估值过高的资产,以换股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,这些资产,并没有为公司带来预期的盈利。这些企业败类,只不过是利用上市的便利,炒高股价,以牟暴利,并非有意拯救失败的公司。这就说明了失败的上市公司,被注入资产后,仍无法起死回生的原因。

为了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,遏制企业败类损人利己的劣行,政府当局立法控制“借壳上市”的行为,挂牌公司的上市地位,再也不值钱。

在金融风暴发生以来,股市监管单位,决定将亏蚀殆尽,无法起死回生的上市公司,从股市除牌,上市地位根本就一文不值。

除牌股票变废纸

投资大众知道,不符合上市条例的公司有被除牌的危险,除牌之后,股票变成废纸。所以,他们对于有可能被除牌的公司,敬而远之,这就解释了,何以股价跌至3、5仙,仍无人问津的原因。

上市地位不值钱,只是失败公司股价跌至3、5仙的原因之一。以下是另一些导致劣股股价不振的原因。

第一个原因:大马的资本市场,已逐步的走向先进国家的路线。在先进国家,例如美国,股票投资者,超过 50%购买单位信托,直接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在下降中,对股市影响最大的,不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,而是投资基金--单位信托。美国有超过5000家单位信托,基金所持股票,动辄以数百亿、数千亿美元计,他们的一举一动,对股市举足轻重。

近年来,大马的单位信托事业,成长迅速,而且在不断膨胀中,这些基金,雇有专才,管理他们的股票组合。他们不断的在寻找值得投资的股票。问题是,在大马的近千家上市公司中,业绩表现良好,受基金青睐的股票,只不过20%、30%,其他70%、80%,根本就不值得他们投资。

单位信托基金越来越大,对优质股票的需求越来越多,而优秀公司难找,他们在收购了优质股之后,就不肯轻易脱售。如此一来,优质股票变成奇货可居,优质股一旦暴跌,基金就会乘机吸购,优质股的跌幅,不如劣质股那么惨,原因在此。

估值过高会下跌

当然,在一个如目前的熊市中,优质股也会下跌,但优质股之下跌,是因为价值被高估,藉股市下跌而下调至更合理的水平,并非因为公司业务出现问题,只要公司业绩继续上升,股价就有希望回升,投资者仍有希望回本。

劣股的下跌,一方面是因为股市下跌,另一方面,而且更严重的,是公司业绩走下坡。除非公司业绩有改善,高价买进此类股票的投资者,很难回本。

在单位信托基金对优质股需求殷切,而股市中优质股供应越来越少的情况下,优质股将长期站稳高价,劣股因无人问津,必然长期不振。第二板许多劣股长期气息奄奄,可为明证。

第二个原因:大马投资大众对股票的认识和知识,越来越高,他们越来越重视公司的业绩表现,对于长期没有业绩表现的股票,弃之如敝履。更多人觉醒,投机不可能致富,要致富,必须买好股作长期投资。对优质股需求日增,也是优质股股价高企不落的原因之一。

第三个原因:国际热钱的购买对象,基本上也是集中在票源多的好股,故好股永远有人买,劣股则长期无人问津。

差距会继续扩大

纵观以上原因,我们可以达致一个结论:优劣股股价各走极端的现象,不但将持续下去,而且差距会继续扩大。

明乎此,散户要在股市赚钱,除了购买好股之外,别无他途。

死海游泳记

我年轻时健康并不好,很容易生病,谢天谢地,如今年近古稀,身体反而硬朗,也很少生病,此皆拜长期游泳之赐。

游泳是我的嗜好之一,也是我坚持的生活日课,即使在旅途中,只要酒店有游泳池,也不放过游泳的机会。

最近游约旦,到了死海,自然不肯错过这千载难逢的下海良机。

死海是世界名海之一,相信不少人曾到此观光,但真正在死海游泳的人,恐怕就不多。

死海其实是一个大湖,距离约旦首都安曼约55公里,由约旦和以色列共同拥有,各占一半湖面。

这个湖长67公里,阔18公里,湖最深处达330公尺(约1000英尺)。由北向南流的约旦河注入死海,死海没有出口,四周是沙漠。

死海之得名,恐怕也不是由于没有出口,而是由于海水咸度比普通海水高8.6倍,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在含盐量这么高的海水中生存。

约旦河的鱼,顺流而下,误入死海,立刻死亡,尸体被冲至岸边,晒乾后裹着一层白盐,是名副其实的“咸鱼”,“死海”名不虚传。

我们在上午九时许到达死海,我换上泳装,就步入海中,要在死海中一展身手,焉知甫入海中,就叫苦连天。

由于含盐量高,我老早就知道,人在死海中,绝对不会下沉,却没想到,一般的游泳技术,在死海中根本没有用武之地。

原来海水的浮力奇大,人在海中,整个身体都被海水推上海面,平躺在海面上,不要说潜水,即使自由式和蛙式也派不上用场,因为海水太咸,头部一沉入水中,鼻孔和眼睛奇痛无比,根本受不了。我企图把头伸出海面,但海水马上把我的下半身也推上海面,头部根本无法保持在水面上。为了避免鼻孔和眼睛沾到海水而疼痛,唯一的方法,是面向天空,平躺在海面上。

在死海仰泳是唯一可用的游泳法。即使你不会游泳,也可以躺在海面上看报纸。

在死海中游泳一小时,没感受游泳之乐,但毕竟是毕生难忘的经历。

掉进死海,即使不会游泳,也绝对不会溺毙,因为含盐量高的海水有一种力量,一定会把你推上海面。

我觉得,股票投资亦如此。

基本面强的投票,有如含盐量高的死海海水,浮力奇强。

一如不会游泳的人不会溺毙于死海,购买基本面强的股票的投资者,即使经验不足,也不会溺毙于“股海”。

购买基本面弱的劣股,有如在没有浮力的普通海水中游泳,随时有溺毙海中的危险。

即使游泳健将,也可能葬身海底,因为海上风大浪高,人微力弱,根本无法与大自然的力量对抗。

永不投机散户生存

在股海中,泳技不如人的散户,要战胜滔天巨浪,难乎其难!

散户唯一的生存机会,就是永不投机,只在低价时购买五星级股票,长期持有。

就好像不会游泳的人,只有在浮力奇强的死海,才有可能生存,若自视过高,企图通过猜测股市动向而抢进杀出,最后必饮恨股海。

死海海水的浮力跟含盐量成正比。

股海的浮力,跟基本面的强度成正比。

走出股市迷魂阵

我在奥运前夕去了北京一趟,游览了部份重建后的圆明园。

给我印象最深的,倒不是圆明园的断垣残柱,而是一座“迷魂阵”。

这座迷魂阵占地不到一英亩,由一组高可及胸的矮墙组成,中央是一座建在高台上的亭子,环绕亭子的是矮墙围成的通道,只有一条可通往亭子,其馀都是死巷,皇帝坐在亭子中,任何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亭子,可得赏赐。

我发现,那些不假思索,信步入阵的旅行团团友,顺着通道前进,都被堵在死巷中。兜来兜去,总无法到达亭子。

只有极少数,不急于入阵,却在阵外仔细观察阵的结构,然后才从容不迫地入阵,慢步向前,很快地就到达亭子。比那些“盲侠”快了几倍。

股市就是一座奇大无比的迷魂阵,假如你不假思索就进入的话,多数会被困在“死巷”中,要到达“财富”之亭的机会很渺茫。

假如你抱着从容的态度,先在阵外高地,俯视股市,看清楚其真面目,然后才悠哉闲哉地入阵,必能顺利登上“财富”之亭。

对大部份人来说,股市有如一堆乱麻,很难理出一个头绪来。

结果是大部份置身股市迷魂阵的人,都感到无所适从。

实际上,只有你以简御繁,就不难看清楚股市的真面目。

只要你遵循以下的三个原则,股市迷魂阵困不住你。

第一个原则就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,不随波逐流。

大部份人最易犯的错误是“盲从”,“盲从”就是“盲目跟从”,也就是闭着眼睛跟着别人走,自己没有主张,殊不知这个“别人”,其实也不比自己更高明,结果当然是卡在“死巷”中。

就好像圆明园的游人,看见别人一窝蜂般进入“迷魂阵”,就毫不犹豫地跟着进去,殊不知这些“群众”,其实对这阵的结构,也是一无所知,结果当然都被困在“死巷”中,只有极少数的游人,不跟随“群众”入阵,反而站在阵外,花一点时间,观察迷魂阵的结构,看清楚通道的方向,然后才从容地入阵,结果是后发先至。

但股市的迷魂阵,比圆明园的迷魂阵复杂得多。

因为圆明园迷魂阵是由固定的矮墙组成,矮墙是不会变动的,只要从高处俯视,就会一目了然,你绝对不会迷路。

但是,股市的迷魂阵,是由无数的乱象组成,这些乱象不断地变动,你很容易眼光瞭乱,看不清通道。

在这种情形之下,大部份人选择最容易走的道路——跟着别人走,结果是别人错,他也错。

要减少错误最好的方法,是遵循第二个原则。

逆向思考走出困局

第二个原则为:反向。

“反向”有如鱼网的“纲”,“纲”就是提网的总绳,只要抓紧“纲”,整副鱼网就在你掌握中。

渔人在撒网时,因为抓紧“纲”,所以才能把撒出去的鱼网收回来,网中之鱼才无法逃脱。

在股市中,只要你“反向”成自然永远朝群众相反的方向走,股市的迷魂阵困不了你。

巴菲特说“别人贪婪时,你恐惧,别人恐惧时,你贪婪”,就是“反向”的最佳注脚。

然而,除非你配合基本面,“反向”也未必成功。

当一只股票由5令吉跌到1令吉时,如果你食古不化,根据“反向”的策略买进的话,你还是可能亏本。因为假使这只股票的公司已走向破产时,股价可能跌到5仙,甚至跌到零。以1令吉买进的人还是会亏大本。

所以,在应用“反向”策略时,一定要特别小心。

惟有一只股票的基本面保持不变时,才可以在股价大跌时买进。

如果基本面已改变,就必须重新评估,然后才决定是否值得买进。

问题是大部份人都没有评估股票价值的能力。

要评估股票的价值,必须做很多很多的功课,大部份人不会做功课,或是不肯花时间做功课。

为了避免买错,散户最好遵循第三个原则。

第三个原则为:只买五星级股票。

视垃圾股为瘟疫,绝不沾手。

无论“消息”多么好,也不动心。

记住:有些钱不是散户赚的,如果你因为不听“消息”而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的话,你不应感到痛心,而应感到庆幸,因为你可能已避开了九个陷阱。

因为在十个“消息”中,可能有九个是假的,是别人放出来引诱你上当的。

坚持只买五星级股票,你可以避开陷阱。

养成“千山我独行”的作风,对股价,坚持“反向”,对企业,坚持“五星”,你可以放心的走进股市的迷魂阵。

因为你一定能走出迷魂阵。